狗狗体内驱虫前要注意什么?
1. 体外寄生虫(跳蚤、虱子) 使用滴剂,将药物滴在狗狗的皮肤表面,注意不要滴在狗毛上,要滴在皮肤的外围。一般滴剂的给药方式是沿脊椎每3厘米滴一滴,头部和尾巴不用滴,前后也要隔开一定的距离。 2. 体内寄生虫(蛔虫、绦虫等) 口服驱虫药时,一定要注意观察狗狗的排便情况,如果发现有虫体排出,要及时清理并重新服用。同时,在服用驱虫药之前,最好先给宠物进行粪便检查,确定所驱虫类后再服药,以免用药不当引起不必要的危害。
4.蜱虫 如果狗狗外出玩耍后,发现身上有蜱虫,千万不要生拉硬拽,这样很容易弄伤皮肤造成感染。可以使用蜱消灵,操作很简单,涂抹于蜱虫身上,等待自然干掉就会自动脱落了! 注意事项 第一款是含有芬苯达唑成分的驱虫药,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,对绦虫、蛔虫等肠道线虫有效;第二款是含有吡喹酮成分的驱虫药,用于治疗丝状线虫、蛔虫,也可以用于驱除体表蜱虫。
第三、四款的成分是阿维菌素,是驱线虫和外寄生虫的广谱高效抗生素,可以杀灭体内外的各种寄生虫,包括疥螨、耳痒螨、蠕形螨、钩虫、蛲虫和蛔虫等。但是这类药有副作用,不能用来驱跳蚤。第四款还有阿苯达唑成分,可以增加驱线虫的效果。 第五款的成分非班太尔,对于蜱蚤成虫和幼虫均有效果,同时对螨虫也有很好的效果,但是不适合用于犬猫。第六款是含塞拉菌素成分的驱虫药,能够阻止昆虫神经信号的传递,使昆虫麻痹死亡。第七款的成分是盐酸左旋咪唑,为广谱驱虫药,对蛔虫、蛲虫和线虫有效。第八款的成分是阿福迪凡林,属于非酰胺类杀虫杀螨化合物,可杀死多种吸虫的幼虫,如血吸虫及姜片虫的幼虫,并且对成虫也有一定的驱除作用。第九款的成分是伊维菌素(抗寄生虫药),具有广谱的抗寄生虫活性,对哺乳动物安全且无残留,是目前最常用的外寄生虫用驱虫药物之一。 以上九种驱虫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,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宠物的年龄体重、季节以及患寄生虫的类型选择适合的驱虫药物哦~
第一次做体内驱虫,最好去医院让医生给开药。这样更保险。 一般体外驱都是滴剂、喷雾之类的,自己买回来用也可以(我就是这么做的) 但体内驱虫一定要让医生看哦!!因为有些药品是直接注射的,这个要特别警惕⚠️ 如果不是第一次驱虫了的话,可以买福莱恩喷剂或者拜宠清吃就可以了 我家两只狗都吃过拜宠清,效果不错而且不贵。
关于体内驱虫的频率呢,一般来说是3个月一次,6个月和9月各两次。但如果是刚到家的小狗建议还是等满2月龄后再进行内驱,如果刚打齐所有疫苗就急着驱虫的话容易影响免疫的效果哟~ 第一次驱虫后隔一周左右再进行一次,第二次可以每个月做一次。
首先,在给狗狗进行体内外驱虫之前和之后,要禁止给狗狗吃任何的食物,包括狗粮和零食等,最好在空腹的时候给狗狗吃驱虫药,更有利于驱虫药被吸收,而且驱虫药的成分能够更好的进入狗狗体内,把体内的寄生虫完全的驱赶出来,从而达到最佳的驱虫效果。所以一般在给狗狗驱虫前两三个小时,就要停止给狗狗喂食,并且也要禁止给狗狗喂食任何的零食。
其次,给狗狗驱虫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驱虫药,在选择驱虫药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驱虫药,这样比较有安全保障。因为现在市面上会有一些三无的驱虫药,这些驱虫药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不会那么严谨,从而会影响驱虫效果,甚至还有一些可能会对狗狗的内脏器官造成一定的损伤,所以我们在选择驱虫药时一定要谨慎。
然后,在给狗狗驱虫之后的三四个小时内,要注意观察狗狗的身体状况,因为不同犬种可能会有不同的个体差异,在吃驱虫药后可能出现不同的反应,所以要尽量观察。在吃完药之后大部分的狗狗可能会出现拉稀的症状,因为驱虫药可能对肠道会造成一定的刺激,而使肠道蠕动加快,所以排泄物可能比较稀烂,这个都属于正常反应。只要不是出现严重的腹泻,就不要特别担心。
最后,吃完驱虫药后可以适当的带狗狗进行外出运动,然后遛狗时要牵好牵引绳,防止狗狗吃一些卫生不达标的食物,或者舔食一些寄生虫的虫卵,毕竟驱虫药有一定的有效期,只有在有效期内的寄生虫才能完全的排出体外。